韩培生:30余年乡野生活的“记录者”
正值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夕,中国著名油画家韩培生刚刚创作完油画《镇海保卫战》,近期该画将在宁波美术馆展出。韩培生作为浙东画家中的扛鼎人物,其作品表现的是浙东现实的乡土风情,四明山麓的村口、河道、老树、小桥、田野···
韩培生用画笔描绘的生命是充满泥土味的老牛、淳朴的农民、清丽的少女、敦厚的渔民,还时不时飘着淡淡的咸鱼味···
一点文化宁波:您用画笔歌颂了祖祖辈辈生活在浙东这片土地的所有生命,勾起了人们对自然与故土深深的眷恋!您能分享下自己是如何喜欢上油画的吗?
韩培生:8岁时,跟随父母去上海定居,在学校喜欢油画,在青少年宫学油画、水彩,考进美院附中前,我每天放学后,就在上海图书馆,看国外的一些画册,不断临摹。1964年,浙江美院附中招生,我有幸成为上海2000多名画友中,被录取的10人之一。在美院,我第一次接触到从苏联带回来的油画,内心觉得非常震撼。
毕业后,正处于“文化大革命时期”,我被分配到了奉化,这一去,就是30年。在奉化工作期间,我带领当地农民画农民画,参加全国美展,被评为“民间绘画优秀辅导员”,奉化也被评为“农民画之乡”。在这期间,由于靠海的缘故,创作了很多相关题材的油画作品。
大约有10年的时间,我都在画渔民,当时走遍了奉化沿岸的桐照、栖枫、下陈三个渔业大队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温岭石浦,那里是艺术家的摇篮。那里的渔民形象彪悍,穿着宽大的衣服,有粗长的手臂,黝黑的皮肤,让我很感动。
韩培生拿出画册,开始介绍他早期的作品《晚年》。这副画中的人物正在码头上看风光,中间穿黄衣服的是干部,左边光头的是商人,这是一个很犟强的老头,紧挨着商人的是一个瞎子,有个很孝顺的儿子...
1979年,这幅作品火了,当时也让韩培生建立了信心,先后创作了《三代船老大》《老渔民》等作品。
一点文化宁波:您能为读者分享下,中西方绘画理念有什么不同之处吗?
韩培生:国画和油画,就像中医和西医,观察的理念不同,但也有互通之处。油画的技巧适合画西洋的风景、人物。如何将其结合起来变成民族化的东西,是许多画家正在努力去实现的。传统的中国画很局限,缺少创新,而西方绘画发展较广。中西方绘画主要观念不一样,中国人认为绘画是艺术,外国人认为艺术存在方方面面,他们注重美学的教授,认为它是一门科学。艺术家可以是雕塑家、陶艺家、装置艺术家等,艺术没有国际和界限,是互相渗透的。画画的人要学习多门学科,多门知识,要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。艺术归根结底没有定论,它影响了当代,以及下一代人的审美和理念。
一点文化宁波:在您绘画生涯中,有什么事情是令您至今难忘的?
韩培生:1972年,浙江省艺术创作会在绍兴召开,那天下着鹅毛大雪,我背了一幅由12张铅画纸组成的作品《出海》去审稿,那副作品大概4-5米长。这幅画描绘的是渔民准备出海的情景,海鸥在天空翱翔,海风很大,吹在渔民古铜色的脸上、卷曲的头发上,身上还散发着海的咸腥味。不巧,审稿时,这幅作品却被退回,他们认为这是搞形式主义。
韩老师突然风趣的说,想想当时的自己也蛮有远见的,如今这幅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。韩老师认为,艺术应该带有思想,如果抽掉思想,就枯燥的很。
随后,韩老师带我们来到他的书房,房中放满了各种书籍、颜料、作品。其中有一幅作品描绘的是一片干枯的海滩,两只帆船搁浅停留,但都保持着昂扬的气势,仿佛随时准备着扬帆出海。韩老师将其命为《潮涨之前》。随后,这幅作品在艺博会上,被一位收藏家买走,10年后那位收藏家找到了他:购买该作品时,正是房产低潮的时候,他不想干了,但是看到这幅作品,觉得很有道理,有低潮也有涨潮,后来就坚持了下来,自己投资的房产也获得了成功。
一点文化宁波:您绘画创作的灵感,主要源自哪里?
韩培生:我主要以画风景画为主,风格较轻松,富有想象力,写意和写实都有。人物画比较严格一点。在奉化工作30年,我就深入当地的渔村生活,与渔民同吃同住同劳动,还经常与他们一起出海。他们或充满自信扬帆出海,或洋溢着丰收喜悦捕鱼而归,以及山间的自然风景,乡土风貌都是我的创作题材。目前正在学习将传统繁杂风格完成到当代风格的过度,变得更简洁。希望将中国画与油画进行融合,多吸收年轻人的思想。
一点文化宁波:身边有从事绘画的朋友,已经30多岁了,但还无法依靠绘画谋生,对于热爱并坚持以绘画为生的年轻人,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?
韩培生:靠画画生活是很难,很难能够那么多人里面跳出来,靠绘画养活自己。画画人思想一定要开拓,要动脑筋,用艺术去开拓市场,比如身边有人,想到去农村搞壁画,养活自己。我曾在奉化文广局工作,业余时间不断创作,水平提升后,投入更多精力创作。艺术从业者,首先要考虑生活,再进行创作。不一定要专注,但是一定要思考,年轻人绘画前,要释放你的想象力。
韩培生简介
1946年 生于浙江余姚,随后全家迁居上海,就读于上海北苏州路小学与67中学 1964年 考入浙江美院附中 1968年 毕业分配于奉化文化馆担任美术辅导干部,先后担任文化馆馆长馆党支部书记,文化局长党委书记兼文联主席等行政职务 1998年 调任宁波市艺术研究所所长,宁波市人民政府城市雕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。由于主动长期深入农村、渔村生活,在做好行政工作同时,创作了大量反映农村基层人民生活题材的油画作品,作品曾十余次入选由文化部、中国文联、中国美协主办的国家级画展,并有作品获奖。 1980年 加入中国美协 2000年至2010年当选为浙江省油画家协会副主席